常用的治疗用放射性核素

发布者:admin

选择或评估治疗用放射性核素的主要指标

选择或评价治疗用放射性核素主要依据核素和其发射射线的生物物理学特性,目前常用的几项指标为:

传能线密度(LET):直接电离粒子在其单位长度轨迹上的消耗的平均能量,常用单位为keV/μm。

相对生物效应:常用低LET X射线或γ射线外照射为参照,测定放射性核素的生物效应,使不同核素或射线之间有可比性。

半衰期(T1/2):放射性药物在体内的有效半衰期必须足够长,使病灶能浓聚足够的放射性药物,也使尽可能多的放射性药物在特定靶部位衰变。

作用容积:LET仅是由粒子携带能量和组织内射程来描述射线的作用特性。

肿瘤大小与治疗用放射性核素的选择:目前临床上用于治疗的主要是发射β射线的放射性核素,对22种发射β射线的核素进行研究发现,由于β粒子的能量和射程不同,要获最佳疗效,应根据肿瘤大小选择核素。

治疗常用的放射性核素

根据射线在组织内的射程分为:短射程、中射程、长射程。其中的一些核素已被广泛用于临床,如131 I、32P、89Sr 、90Y等。

放射性核素治疗存在的问题及可能的解决方法

放射性核素治疗存在的问题

(1) 由于核素载体的特异性和结合力等问题,造成靶组织/非靶组织的比值低。

(2) 常用核素多是β射线发射体,β射线是低LET,对细胞的杀伤力较弱。

(3) 肿瘤组织中的乏氧细胞对射线敏感性低,细胞周期不同阶段对射线敏感性不    同。

可能的解决办法

(1) 改进载体的生物化学性质,使其具备更理想的特异性、结合力、穿透力和运载能力。

改进标记方法,使核素与载体结合后其在体内外有较高的稳定性。

选择发射短射程、高LET射线的核素用于治疗,可提高疗效、话降低毒副作用。

使用药物提高肿瘤细胞对射线的敏感性。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