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射性药物简介
发布者:admin
放射性药物简介
图1 放射性药物标识
放射性药物系指含放射性核素供医学诊断和治疗用的一类特殊药物。放射性药物是核医学医生对付各种疾病的最有利“武器”。根据用途不同,可将放射性药物分为两大类:诊断放射性药物和治疗放射性药物两种。诊断放射性药物主要通过体外监测放射性射线装置记录它们在体内的位置和变化,为临床医生提供病灶信息,让疾病无所遁形。不同疾病会有不同的放射性药物来检测。目前临床已有多种放射性药物用于肿瘤、心血管及神经系统等疾病的诊断,如最常用的99m-锝亚甲基二膦酸盐(99mTc-MDP)及18F-氟脱氧葡萄糖(18F-FDG)等。治疗放射性药物是对病者提供体内病变部位的放射性照射,通过放射性药物发射的射线产生电离辐射生物效应破坏病变组织,从而达到治疗目的。其中放射性碘(131I)是目前临床使用最广泛的治疗核素之一,对甲状腺相关疾病的治疗,如甲状腺功能亢进、甲状腺结节、甲状腺癌等有良好的效果。
图2 放射性药物合成设备。(a)多功能合成模块;(b)放射性合成实验室;(c) 18F-FDG药盒。
我国临床核医学使用放射性药物进行诊断和治疗始于20世纪50年代后期,从1974年开始卫生部药政管理局将放射性药品纳入药政管理轨道并将放射性药物列为部管药品。由于放射性药物在多种疾病的诊断和治疗中有着无可替代的作用,越来越多的放射性药物被临床使用。尽管放射性药物具有一定的辐射,但所获得的益处远高于可能引起的辐射危害,而且临床上放射性药物的注射剂量是严格按照国家相关规定执行的,因而放射性药物的使用是安全可靠的。
上一篇: 放射性药物适应症
相关文章:
放射性药物分类频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