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射性药物适应症

发布者:admin

放射性药物一般通过与具有靶向结合功能的基团连接从而对疾病进行临床诊断、治疗以及生物医学研究。通俗的说,放射性药物既可用于发现疾病,也可用于治疗疾病。目前,放射性药物在肿瘤、心脑血管以及神经系统疾病的诊断和治疗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肿瘤疾病。肿瘤细胞非常善于隐藏自己,常用的检测手段不易发现。放射性药物可以发射一种γ射线,它的能量较低,不能杀死肿瘤细胞,但在体外利用PET/SPECT这类显像设备,可以很轻易的检测到这种射线。因此,当肿瘤组织大量摄取这类药物后,就可以利用PET/SPECT发现躲藏在身体里的肿瘤。18F-脱氧葡萄糖(18F-FDG)是众多放射性药物中的“大明星”。大多数肿瘤由于代谢旺盛,都比较爱“吃糖”,因此FDG容易在肿瘤组织中大量富集。利用这一特点,FDG已被用于多种肿瘤的诊断,包括肺癌、结肠癌、淋巴癌、肝癌等。骨显像也是一种常用的放射性核素显像手段,锝99m-亚甲基二膦酸盐(99mTc-MDP)是最常用的骨显像剂,它可用于骨癌、淋巴瘤、乳腺癌、肺癌和前列腺癌等多种肿瘤的诊断。不同于放射性显像药物,放射性治疗药物则可以发射α或β射线,这两种射线能量比较高,可以杀死肿瘤细胞。在骨癌治疗中,锶-89 (89Sr)对骨癌引起的疼痛具有很好的镇痛效果。同时,131I在甲状腺癌的治疗中也发挥了较大的作用。

心脑血管。心脑血管疾病包括心脏病、高血压、高脂血症等,是危害人们健康的主要疾病,而放射性核素显像是早期诊断心脑血管疾病的最佳途径。比如,锝99m-甲氧异腈(99mTc-MIBI)和锝99m-替曲膦是常用的心脑血管显像剂,可用于心肌缺血,心肌梗塞以及冠心病的诊断。

神经系统疾病。神经系统疾病是临床医学诊疗的难点,而放射性显像药物在神经系统疾病的诊断中也逐渐体现出价值。18F-FDG已成功应用于阿尔茨海默病、帕金森病、癫痫以及脑损伤等病症的诊断。


相关文章: